最近利用春節放假看了兩集韓劇”當你沉睡時”,劇中女主角有一個特異功能,就是能透過夢境遇見他人和自己的不幸。而她的夢境真的一定會實現,不管外力如何介入。如果現實生活中,你也有如此超能力,可以看到自己未來的不幸事件,但是卻無法改變,你會因而生活在恐懼中?還是更能夠珍惜生命,張開五感體驗周遭人事物的狀態,活在當下呢?
對於命運,有人相信命定,有人相信命運可逆轉。不管相信命定或命運隨自由意志,不可否認人們尚且對於未來無法完全掌握,即使人們自認為已經掌握了促成未來的種種因素。世界上的事常常呈現非線性發展,在<反脆弱>這本書中提到世界的波動是常態,把精力放在準備應付波動和危機造成的影響在現在這個世界更重要。想想從小到大,確實有些事情如我們努力和預期般的發生,更多時候事情往往不如我們所願,特別是當你看到有些好女孩嫁了個龍眼哥,而有些帥哥卻落入恐龍妹的手中時。☺
從古至今,未來和未知的事對於有認知和想像力的人類來說,與其說是充滿了浪漫的期待,更多時候是恐懼的總和。沒有刻意訓練過或真正面對未來恐懼的人,在選擇未來前進的道路往往都是下意識地趨吉避凶。用多數人一生中會遇到的擇偶這件事來舉例,女性的擇偶行為傾向選擇能提供安全感而且愈多愈好的那一位,而男性的擇偶則是選擇基因優秀可以衍生下一代的那一位。或是以最近衛生紙漲價事件為例,全台灣一窩蜂囤積衛生紙,因為恐懼未來已經夠少的可支配所得要多花在衛生紙上。基因註定人類對未來恐懼多於感覺舒適。
隨著年歲的增長,對恐懼的想像超過浪漫情懷的程度只有增無減。 我自己的冒險因子從20歲到現在,就像我臉上的膠原蛋白,只有愈來愈少。只是每個人趨吉避凶的項目都不一樣,一個人的春藥可能是另一個人的毒藥,因為人類還是有個別差異的恐懼項目。
寫了這麼多到這裡,這篇文章到底想說些什麼?其實這是篇有關時間管理或目標設定的文章。只是我想要分享論點是,縱使我們做了很多時間管理和目標設定,我們還是無法100%掌握天下事情成就的方式。然而與其在恐懼中度日,不如更活在當下。而做時間管理和目標設定,能幫助我們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流程。
人們無法完全掌握未來真是感覺好糟糕的事,所以如果能拿個日誌或筆記本做時間管理是不是就好棒棒了? 以我自己的經驗,我覺得更糟糕的事是在做時間管理和目標設定之前,沒有先認識自己。
認識自我談起來或許有些陳腔濫調,但是很重要的事不怕說三次,要說很多次。想像一個高速行駛的列車你是駕駛員但你不知道要開往何處的感覺。沒有兩片雪花長的一樣,沒有兩個人有一模一樣的特質和渴望。如果一個人不先認識自己的個性,特質,喜好和厭惡,才能,資源和限制,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到達的地方是否合適自己呢?
就是拿別人的典範來套在自己身上,也需要知道他人和自己的差異到底在那裡?如果因為不夠認識自己,繞了一圈才發現去的地方不是自己最想去的地方,又不能隨遇而安,那真的是白費功夫浪費生命了。
如何做才能真正認識自我才是課題。以下提供幾個不錯的方法不是最後答案但是幫助不小。
- 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
- 用 MBTI 發現自己的人格特質 。“我性格內向/外向,適合什麽工作?”“怎樣通過我的性格查找到適合我的職業?”“以我的個性從事什麽行業好?”“我該選擇什麽樣的公司和職業?”“我這樣性格的人選什麽專業好?” 不論是高考後面臨專業選擇的同學,還是正待走進職場的畢業生,還是工作了一段時間的人,面對這類問題都會感到困惑——性格因素和職業選擇之間到底有什麽樣的關聯呢?通過MBTI模型,性格和職業之間的聯系得到了比較清晰地闡釋。
- 如果對自己的興趣很模糊,那就花時間去探索吧!把想做的事列下來,然後花時間去嘗試,再紀錄自己的感覺。
- 問自己三個問題: 1). 你目前做的事 2).如果目標改變你想做的事 3). 如果錢和面子不是問題 你會做的事或你想過的人生
- 另外Apple的設計產品法則,黃金圈法則,Why? How? What 也適合來不斷與自己對話,找到自己生命的初衷。設計產品都需要先問這個產品存在世界上的目的,使命與信念。做時間管理與目標設定,設計自己的生活之前更需要知道自己一直的生命目的,使命與信念是什麼?